欢迎访问九游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官网网站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政策兑现 > 政策兑现和高质量发展

让内容创作更简单!出门问问:做面向全球的AIGC产品
责任编辑:九游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发布时间:2024-11-11 10:25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近日,南京文化产业协会组织媒体专访南京经开区人工智能企业出门问问,充分报道出门问问的发展历程、业务板块和创新成果。

2024424日,南京经开区企业出门问问有限公司(下称“出门问问”)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延伸阅读:“AIGC第一股”出门问问成功登陆港交所)出门问问正式成为“AIGC第一股”,也成为推动中国大模型行业的先驱力量。

出门问问是一家以生成式AI和语音交互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公司,2020年底,落地南京经开区投资建设新的全国总部,涉及研发、供应链、销售与服务等核心业务以南京为中心全面展开,为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AI智能硬件、AI政企服务,以及面向创作者的AIGC产品。

从语音助手到智能硬件,再到今天的大模型和AIGC,出门问问将技术与产品结合,持续创造商业价值。

一、定位多元:深刻把握AI发展前沿边界

很多人会好奇,公司为什么名称是‘出门问问’?因为最开始我们做的就是智能语音交互,主要打造一个出行伴侣的角色。”出门问问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曙光说。深耕AI语音技术后,出门问问开始与硬件结合,面向不同层面的用户推出不同的智能产品。

2020年,出门问问发布大模型“UCLAI”和垂直优化技术模块,并推出了首个AIGC配音平台“魔音工坊”,这也是AIGC技术在中国的首个商业应用。

2023年,在“UCLAI”的基础上,出门问问推出了升级版通用大模型“序列猴子”,通过丰富的垂直领域软硬结合的优化算法技术模块,同时服务于内容创作者、企业、消费者三大类不同群体。

二、技术领先:瞄准“产模结合”发展方向

2017年,Transformer大模型的学术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出门问问率先将长久积累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全栈技术模块与学术前沿的通用大模型相结合,2020年在国内率先开发出了可拓展、可快速优化的“中文GPT-3”——多模态大模型UCLAI,并以此在2020年推出了AIGC技术的首个国内商业化应用、全球第一款中文创作者AI配音工具平台——魔音工坊。

以“魔音工坊”(海外版DupDub)为例,它在海内外拥有超过800万注册会员,付费会员超60万。魔音工坊拥有千款AI音色,全方言多语种,百变风格适合各类视频创作及配音场景的声音商店,独创的精准调音平台“声音的word编辑器”,以及含声音搜索,声音克隆、生成式TTS“捏声音”等多种创造方式,实现50国语言、600+声音一键配音及声音克隆。

‘魔音工坊’目前在整个国内配音市场的份额处于一个领先的位置,除了可以生成很多声音出来,通过与大模型的结合,配音能够实现按感情、语言等个性要求进行内容输出。”潘曙光说。

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出门问问逐渐将重点放在多模态Agent方面持续探索,强调大语言模型与多模态的结合,包括语音大模型、视频大模型,并由此打造出多模态的AIGC产品矩阵。在底层大模型方面,自研了图生视频大模型和动漫文生图大模型,先后发布了2.5D 数字人 WetaAvatar4.0、照片数字人引擎 WetaAvatar4.0 Talking Photo、实景行走数字人等技术,并具备精准实现语音到语音视频翻译的能力,与多模态发展的技术趋势相呼应。

出门问问成功登陆港交所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还是会围绕AIGC,更加聚焦AIGC的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打造出领先的产品和技术。”潘曙光说。

三、场景应用:始终以用户需求为核心

艾瑞咨询发布的《2023年中国AIGC产业全景报告》数据显示,2028年,预计中国AIGC产业规模将达到7200多亿元,并逐步建立和完善“模型即服务”产业生态;2030年产业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

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下,出门问问始终以“用户”为中心,用技术与产品,满足用户的需求。

目前AIGC行业的发展,处于一个非常火热,但是我们认为又是一个刚开始的阶段,大家都在通过自己的路径寻找AIGC的应用场景。我们不能说每一个产品都能实现商业变现,但是我们在做产品规划的过程中,首先会做用户分析。”潘曙光说。在他看来,只有找到用户够频繁使用的场景,产品才会有生命力。

目前,奇妙元已为数百家行业客户提供数字形象定制服务,提供包括“一张照片驱动”“2.5D真人克隆”“3D定制及IP活化”等多种数字形象克隆方案。

截至上半年,出门问问AIGC产品累计服务的用户数量已超1500万,注册用户数量超1000万,其中付费的用户数量约86.5万。

来到南京经开区之后,更多的人才,更大的市场让出门问问在技术发展、算力支持和场景应用上有了新的思考。“总体来说,南京在人工智能领域拥有产业、人才、技术、生态等多方面的综合优势,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未来我们将继续扎根,加大大模型方向的研发投入,争取在这次大模型带来的新浪潮中走在前列、争做示范。同时,我们也很愿意利用我们自身的行业优势,吸引更多的AI企业和人才集聚,丰富AI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让智慧溢出,让英才涌现。”潘曙光说。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